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实施科技兴校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打造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在推动有组织科研、开展重大科研攻关、服务人民健康、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8小时前 8 0

山东财经大学秉承“财经特色、数智引领、产教融合”的理念,以“数智化、交叉化、实战化”为路径,通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教学模式革新、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了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多层次人才培育为架构、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格局、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形成了具有财经特色的多元化育人模式。
8小时前 10 0

山东农业大学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项目同担、平台同建、过程同管、成果同享”的“四同”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探索“产业出题、平台支撑、企业实施、产区汇报”的“四阶”产教协同育人路径,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四链”融合,有效提升农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3天前 16 0

烟台大学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思创融合、知创融合、专创融合和产创融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案例入选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
3天前 17 0

山东艺术学院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专业特点、求职意向与市场需求等关键维度,分类施策、积极健全有组织的就业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具有艺术特色的就业服务体系。
1周前 21 0

山东交通学院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人工智能+交通”课程体系建设为牵引,通过构建“基础通识-专业核心”递进课程内容,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专业教育全要素融合,赋能卓越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2025-06-06 49 0

鲁东大学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健全“领军人才+团队+项目”的科研组织模式,聚焦盐碱地重大理论前沿及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开展靶向攻关、重点培育,在重大科研项目、标志性成果、高能级创新平台等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及转化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全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了鲁大方案,贡献了鲁大力量。
2025-05-23 59 0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要、数智赋能、融合创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训、课、赛、研、奖”一体化、进阶式教师发展体系,形成了教学能力提升良性循环的新发展模式,为加快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培养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2025-05-16 54 0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以“四个聚焦”为引领,扎实推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
2025-05-14 51 0

近年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以工匠精神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入选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基地。
2025-05-14 37 0

山东理工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工程实践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创新驱动、项目牵引、成德于行“三位一体”工程实践教育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新工科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025-05-09 59 0

山东管理学院紧密对接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十强产业”发展需求,多学科交叉、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智能+”专业特色,培养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动手、特别能沟通”特质的“三特”新工科数智人才,为山东省制造强省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2025-05-02 53 0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面向新兴产业链、创新链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入点,按照“学习过程工作化、实训场景职场化,实习任务项目化,学习管理企业化”的思路,构建了“岗位牵动、平台赋能、双师汇聚”的校企共育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快速发展精准提供适应性技能人才。
2025-05-02 55 0

近年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深耕电子信息技术职教领域,将志愿服务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专业为基、以需求为纲、以育人为本,在服务民生与乡村振兴中探索出一条“技术赋能、实践育人”的特色路径。
2025-05-02 51 0

济南市槐荫区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为抓手,强保障、优供给、提质量、促发展,持续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2024年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验收,槐荫学前教育向“幼有优育”迈出坚实步伐。
2025-04-25 49 0

山东交通学院以中俄合作办学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共建山东省首家中俄合作办学机构——顿河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精准对接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精准对接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
2025-04-25 63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