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五维融合”育人体系,培育新时代技能人才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思想引领为魂、队伍建设为基、社区服务为形、心理育人为脉、资助帮扶为盾”,系统构建“五维融合”育人体系,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强劲动能。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聚焦五个着力点 构建统战新格局
近年来,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聚焦五个着力点,通过制度创新、队伍锻造、平台搭建、智力转化、文化浸润等方式,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统战路径,构建统战新格局,推动统战工作实现新突破。
威海职业学院:“四个结合”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近年来,威海职业学院通过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相结合”“日常教育与特殊节点教育相结合”“全员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模式,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教育报】山东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近日,山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推进会,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在会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浩介绍,山东省教育厅将主动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从提升高等教育能级、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聚焦关键紧缺领域、强化创新人才供给,提升科技攻关效能、畅通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切实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积极助力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山东协和学院:构建“四位一体”双创育人模式
近年来,山东协和学院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实施双创教育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四维升级”工程,构建了“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孵化双创”“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荣获2022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青岛大学:构建就业育人大格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青岛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构建“三个三”就业工程,积极联通“专业、就业、产业”,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山东师范大学:三位一体,构建“互助共享式”心理育人新模式
山东师范大学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依托“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教育工作网络,实现心理知识教育多元化、心理健康活动品牌化、心理咨询服务规范化、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化“四级四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资源开发上,注重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实施,努力为大学生创建多重滋养发展的关系、背景和生态系统,形成朋辈互助、课程体验、活动共享三位一体“互助共享式”心理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赋能。
山东职业学院:坚持“四突出”,构建教育评价新生态
山东职业学院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强化类型特色,破立并举,坚持“四突出”,构建了学校教育评价新生态,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青岛大学:构建“人才—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资源配置体系
近年来,青岛大学创新理念,采用市场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以二级单位为主体,以绩效和市场为导向,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重点,构建人才-绩效评价评估相结合的资源配置体系,实施“1221”工程,逐步建立资源“有偿占用、有偿使用、开放共享、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机制,使资源合理流动,资源配置效益大幅提升。
【中国政府网】山东构建五级老年教育办学服务体系助力老有所学
新华社济南8月30日电(记者 张力元)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老年人口大省,山东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老年教育办学服务体系,建有老年大学(学校)5358所,在校学员达60.74万人;老年开放大学、社区老年教育机构3590所(个),年培训老年人134万人次。
济南市市中区:“1+2+3+4+N”,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
面对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济南市市中区聚焦“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等关键维度,落实“1+2+3+4+N”举措,聚力打造“合育人·向未来”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推进全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安丘市:加快创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近年来,安丘市坚持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加快释放“人才红利”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安丘职业中专先后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
聊城大学:着力构建高校劳动教育新模式
聊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劳动教育新要求,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新时代创新性劳动教育目标引领,结合劳动新业态和新形态,设立以知识、能力、素养为指标的进阶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与价值观引领相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全部课程相融合,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历程相融汇,构建“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元推进”模式,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临沂市:加快构建新格局,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
今年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将职业教育作为市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建立“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的领导协调机制,推进产业发展与职教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建设。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职业教育支出7.75亿元,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重点办学指标达到全省前列,职业教育成为临沂招商引资的品牌、工业强市的支撑、人才强市的枢纽。
潍坊市坊子区:构建“四全”链条,提升全域育人质量
坊子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构建“四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关注度从 11.28%升至42.56%。
山东艺术学院:六项措施,构建“美育+”育人新模式
山东艺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美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美育”为方向,将传统文化、美育与新时代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特色优势,着力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以美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六个维度”构建新时代“美育+”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