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艺术学院坚持“以美铸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新疆艺术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党建引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创作、校园文化、社会服务全过程,持续筑牢思想根基,着力培养爱国爱疆、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强化主线

学校党委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各部门多方联动、各负其责的专职工作工作小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推进相关工作;制定《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方案》系列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紧密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建述职评议和校内巡察范围,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标,推动形成工作有部署、实施有方案、落实有步骤、保障有措施、效果有检查的长效机制。

二、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突出主线

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制定《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方案》,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近年来,先后增设戏曲表演专业京剧表演京剧乐器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方向增加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专业招生人数成立书法学院设置书法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更加鲜明;申报国家和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整合调整4个一级学科授权点和6个艺术专业硕士领域原有研究方向,新确定32个研究方向,学科发展方向进一步凝练。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主线

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构建“艺术专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联合体,加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入挖掘艺术专业中的德育元素,打造一批高质量“思政+艺术”课程思政示范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将理论讲活讲新、让课程入脑入心,切实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生动性,多样化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强国有我新征程”“新艺青年说”等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学生“三个离不开”“四个意识”“五个认同”思想。

四、在科研创作中围绕主线

学校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科研创作的重要主题,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的特色优势。近三年来,文化润疆、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校级科研、教改课题中占比超过30%《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建构》课题以最高分荣获第十一届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师生创作的展现中华民族各族人民血肉相连、多元一体的《阳光下的麦盖提》《昆仑之子》等文艺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立项;《重焕古西域文化铸牢共同体意识——新疆古代书法临摹展》等7个项目获2023年度自治区文艺扶持激励资金立项;与文化部非遗司、自治区文旅厅联合开展非遗研培项目,不断深化对新疆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发掘。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主线

学校着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注重发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不同场域的育人功能。在新生入学教育、“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专题讲座中有机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等民族团结联谊活动,逐步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营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路径,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互联网+民族团结”等宣传行动,充分发挥校园操场大屏、学校宣传栏、文化长廊、官方网站、新艺馨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作用,积极打造校园特色品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更好凝练传承“新艺精神”。

六、在社会服务中紧扣主线

学校始终以社会服务为使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立文化润疆创作研究中心,制定学校《文化润疆工程实施方案》聚焦乡村振兴、旅游兴疆等重大命题,细化40项具体工作措施常态化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定期组织音乐、美术等专业师生开展实习支教活动,积极打造“国粹润天山”“中华经典诵读”“诵写讲”“大学生志愿服务”等特色品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政策理论宣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文艺创作展演、培训当地演出团队的具体实践中厚植爱国爱疆情怀,学校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164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