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健康学院立足医学教育根基,将高校专业资源转化为基层健康服务动能。自2023年3月启动“健康服务进社区”公益活动以来,学校以郑州市二七区、高新区、管城区、经开区等城区内20余个社区为试点开展“健康公益服务”“健康公益讲座”共计139次,学校通过“健康公益服务”“健康知识科普”“中医药文化推广”三重路径,探索出高校参与基层健康治理的创新方式。
多维度健康服务,让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在恒大社区公益活动现场,郑州健康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志愿者们组成的服务团队搭建了“临时健康服务站”。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健康服务。在南五里堡社区,教师们手持便携式血压仪为居民测量血压、开展中医脉诊与体质辨识、现场演示肩颈的按摩手法、用耳穴模型教具为居民讲解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这种“检查—指导—实操”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让老年群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系统化的健康干预。
实用性健康大讲堂,把科学健康知识变成生活技能
在西溪花园社区的“四季养生课堂”上,学校教师正在为居民介绍艾灸的功效。学校教师还精心录制了二十四节气养生粥的制作方法供居民学习。针对常见的肩颈疾病,学校教师会在课堂上实操展示,手把手教居民揉法、捏法等推拿方法。这种“理论讲解+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让抽象的健康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技能。
传统养生功法体验,让千年智慧照进现代生活
在金兰社区八段锦课程现场,教学中采用“分解动作+呼吸配合”的递进式指导:先示范单式动作“摇头摆尾去心火”的颈椎旋转幅度,再用节拍控制“呼气—吸气—闭气”的节奏,帮助居民掌握“鼻吸口呼、气沉丹田”的呼吸法门。许多居民反馈,坚持练习后不仅肩颈酸痛有所缓解,夜间睡眠质量也明显提升。
传统节气健康活动,让中医药文化融入日常
端午节的社区活动中心弥漫着草药清香,学校教师们将艾叶、苍术、丁香等药材分装在小布袋中,带领居民缝制防感香囊。这类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与民俗传统深度融合,让居民掌握应季养生的实用方法。
常态化公益服务模式,构建基层健康治理新生态
目前,学校与社区共建的“健康公益服务”已形成固定的运行机制,每周组织2—3场健康公益活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健康指导,每周围绕“中医养生”“常见病预防”等主题开展1场“健康大讲堂”。
(郑州健康学院 供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