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分类
莒县:蹚出乡村教育振兴“新路子”
近年来,莒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持续优化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烟台大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激发二级单位发展活力
近年来,烟台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为导向,遵循科学精准、分类评价、系统治理、稳中求进的总体思路,坚持“四个结合”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激发二级单位发展活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师范学院:擦亮“新师范”特色,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齐鲁师范学院围绕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面向产出的师范人才培养体系,擦亮“新师范”特色,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打造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支点。
诸城市:把好教育评价“方向盘”,激活质量提升“新引擎”
近年来,诸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紧抓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契机,在政府履职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积极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齐鲁工大(省科学院):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学校自科教融合以来,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抓手,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建立了全链条培养监督体系,健全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了研究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助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山东职业学院:坚持“四突出”,构建教育评价新生态
山东职业学院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强化类型特色,破立并举,坚持“四突出”,构建了学校教育评价新生态,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中国教育报】山东:高校学生食堂原则上自主经营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学生食堂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学生食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保障学生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切实维护学生利益。
德州市:高质量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德州市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以来,紧紧把握功能定位,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上走在前,为全省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探索发展路径。
潍坊学院:聚焦人才工程教育改革, 为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近年来,潍坊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现状,以“潍院学者”人才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关键少数,汇聚头雁效应,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中国教育报】山东巨野将乡村闲置校舍改造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家长学校、研学基地——让闲置教育资源“活”起来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徐兴坡 赵言言 “陶庙镇田庄幼儿园是一所闲置校舍,我们结合镇域特色,将其改造成为‘石榴红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邀请剪纸、泥塑、石刻等非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在基地内创办工作室,为全镇中小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让学生感受、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近日,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陶庙学区主任常贵立告诉记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做优做强职业本科教育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抢抓机遇、闻势而动,经过充分酝酿与论证,作出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战略决策。目前,大数据工程技术等首批职业本科专业于2021年顺利获得教育部审批备案,学校已开设12个职业本科专业。作为全国首个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五莲县:挖掘职业教育潜力,助推山区产业振兴
近年来,五莲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人才兴、企业强、发展旺”的职业教育新路子,被评为国家级社会培训服务标准化试点县、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县。
【新华社】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8月29日电(记者 张力元)28日下午,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通报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县、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前10名学校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教材奖获奖情况;潍坊市、临沂市、五莲县、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济南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这8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