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分类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五维融合”育人体系,培育新时代技能人才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思想引领为魂、队伍建设为基、社区服务为形、心理育人为脉、资助帮扶为盾”,系统构建“五维融合”育人体系,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强劲动能。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实施“五大工程”助推文化育人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一核三维五元”文化育人体系,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载体层面推动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教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实施“五大”文化育人工程,以文化人育德技双馨高技能人才。
东营职业学院: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开启育人新路径
近年来,东营职业学院通过构建“大平台”、建设“大课堂”、搭建“大舞台”等措施,深化“第二课堂”建设,开启全方位育人新路径,绘就育人新画卷。
山东建筑大学:“三位一体”推进班墨文化育人工作
山东建筑大学立足齐鲁文化沃土,深入挖掘“班墨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教育体系、创新实践平台、营造立体文化生态等多项举措,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育人之路。
枣庄职业学院:打造“四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枣庄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把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从知识教育、预防干预、咨询服务、实践活动等方面,构建“四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协同合作、同心同行的全员、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协和学院:构建“四位一体”双创育人模式
近年来,山东协和学院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实施双创教育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四维升级”工程,构建了“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孵化双创”“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荣获2022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齐鲁理工学院: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推进实践育人常态长效
齐鲁理工学院高度重视新时代德育工作,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将其融入学生实践,凝练构建了“1234+X”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学生志愿者注册率达99%,志愿服务总时数达60万小时,有效打通了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
青岛大学:构建就业育人大格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青岛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构建“三个三”就业工程,积极联通“专业、就业、产业”,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山东师范大学:三位一体,构建“互助共享式”心理育人新模式
山东师范大学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依托“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教育工作网络,实现心理知识教育多元化、心理健康活动品牌化、心理咨询服务规范化、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化“四级四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资源开发上,注重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实施,努力为大学生创建多重滋养发展的关系、背景和生态系统,形成朋辈互助、课程体验、活动共享三位一体“互助共享式”心理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赋能。
青岛市李沧区:“一二三四”,塑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新体系
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坚持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校教育、家庭培育、社会共育”三个维度出发,不断推动家校社教育相互渗透、有效衔接。融家校社三方之爱,建设适应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满足多元育人需求的内容精准、策略科学、成效突出的协同育人服务体系,擦亮李沧“爱塑未来”共育品牌,引领家校社牵手奔向美好未来。
山东科技大学:“五个强化”,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实效
山东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聚焦“五个强化”,着力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实效,打造“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新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潍坊市坊子区:构建“四全”链条,提升全域育人质量
坊子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构建“四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关注度从 11.28%升至42.56%。
山东艺术学院:六项措施,构建“美育+”育人新模式
山东艺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美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美育”为方向,将传统文化、美育与新时代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特色优势,着力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以美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六个维度”构建新时代“美育+”育人新模式。
淄博市张店区:“五力齐发”,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心能量”
近年来,淄博市张店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通过完善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优化家校沟通渠道,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形成了教师全员参与、覆盖所有家庭、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新格局。
潍坊医学院:“四个坚持”,扎实推进文化育人工作
潍坊医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环境立德树人新形势下,将文化育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以文培元,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彰显文化育人特色,不断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中国教育报】建强学校育人主阵地 全面巩固提升“双减”成果
作者: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邓云锋 ■“双减”两周年笔谈 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要求,坚持校内校外统筹联动,持续巩固深化“双减”工作成果。以校外规范治理为突破,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近1.5万家,1.7万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监管平台,校外培训生态显著改善。以校内提质增效为根本,深入实施强课提质、作业统筹、托管升级、强校扩优“四大行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