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四个环境” 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潍坊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厚德载医、塑心树人”育人理念,大力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着力加快构建“微环境浸润”“中环境熏陶”“内环境淬炼”“外环境联动”的全环境育人“生态圈”。

一、微环境浸润于无声处、注重细节

推进微环境赋能育人,建设“一院一品”院(系)文化走廊,加强“爱校荣校”和“家文化”教育,深入推广富含潍医元素的文创产品研发,提高潍医核心价值元素在广大师生和校友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全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用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成“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库;建设“课程思政云平台”,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案例的展示、交流。做强书院特色育人阵地,发挥“乐道、济世”书院育人作用,深入挖掘和传承“人文艺术”特色,发挥“非遗文化”育人功能,开展文化活动,陶冶情操,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全员育人水平,组建以思政教师、学工队伍为骨干、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德育队伍,聘请学校党政领导、退休老同志、劳动模范等担任思政课兼职导师,形成大师资“混编式”的全员育人团队;利用“校长信箱”“便民服务箱”、实地访谈等,跟踪评估全环境立德树人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运行效果。

二、中环境熏陶以文化人、突出特色

打造校园文化育人载体,设立希波克拉底誓言宣传牌以及医学名人雕塑等人文景观,建设“悬壶济世”等医学内涵丰富的景观石,加强各楼宇文化环境提升,强化校区文化连廊建设、文体活动场馆个性化文化建设,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人文学堂和艺术校园。发挥管理育人效能,建立校领导联系学院、处级干部联系班级、学生公寓“四包”制度等,充分发挥“管-教-学-评-建”机制优势,集全校优势资源,强化管理育人。提升心理育人实效,依托心理学专业优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校、学院、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师生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研判机制,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激活网络育人平台,成立学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培育网络名师工作室;以“一报一网两微三号”为核心,合理布局校园融媒体矩阵;实施“数字平台+育人”的大数据智慧社区管理,用好网上办事大厅、智慧学工系统、心理健康服务小程序等云端平台,打造智慧社区管理模式。

三、内环境淬炼价值引领、培根铸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日常,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诚信美德、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强化学生行为自觉,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培植职业价值认同,不断充实实践育人内容,一、二年级通过入学教育、劳动体验、志愿服务、关爱生命教育等细节设计早接触职业元素,使之感悟仁爱精神,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三年级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基层调研、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增强服务沟通能力;四、五年级学生则通过见习和实习,使之在直接的实践服务过程中培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浓厚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实施文化立校工程、思政铸魂工程、文明提升工程、环境育人工程和制度创新工程等,深入挖掘校史校情育人功能,大力弘扬“乐道济世”校训、“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潍医精神和“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家国情怀。

四、外环境联动拓展渠道、协同育人

推进医教融合育人,各实践教学单位建立以见习实习学生为本的管理体系,领导干部带头讲授思政课,带教老师注重课程思政建设,与生命观教育、健康中国事业和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内外联动多维覆盖,积极推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大思政”育人体系,挖掘红色资源、文史资源,积极开拓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基地、社会公益实践基地;家校共育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多渠道畅通家校交流平台,办好家长学校,加大实地家访力度,开展“家庭教育优秀家长”活动,传播现代家庭文明新风。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1287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