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聚能,构建科研生态体系。构建“项目 – 经费 – 转化 – 激励”全链条体系,近三年修订核心制度,推动科研立项增长260%。创新“五级梯度培育机制”,储备重点项目400余项,164项实现高级别突破,发明专利授权率增长近10倍。获“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自治区社科联动漫节优秀组织单位奖”,《锦绣棉图》等获批自治区社科普及项目,形成制度护航、多元聚能的科研生态。
人才聚智,创新科研培育机制。实施“青苗计划2.0”“青蓝工程”,构建“导师+培训+实践”三维培养体系。学院8名科研骨干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投入359万元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组建12支“博士 + 科研骨干 + 企业导师 + 青年教师”的产学研团队,其中“生态和功能纺织材料团队”“智慧矿山践行者团队”成功立项自治区智力援疆拓展人才计划项目。开设“学海大讲堂”,辐射伊犁州10余所院校,覆盖青年教师4000人次。
产研聚势,服务区域产业升级。聚合院校、企业资源搭建协同平台,获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联合中国物流学会、物流行指委面向全国发布课题,为物流电商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经营及管理服务。重点打造州级智慧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特色平台。“天山祥云”等抗寒月季推广至8省区,9项案例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等典型案例,服务企业百余家,培训超1万人次,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6倍,以产研聚合之力赋能区域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3885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