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 “六深化六提升”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
山东交通学院面向“海洋强国”建设、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着力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良、责任担当、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航海人才,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现代海洋产业和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航海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青岛大学发动人才“引擎” 全方位助力健康强省建设
医学是青岛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临床医学入选省“双一流”建设工程“高峰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口腔医学入选省“双高”建设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及培育学科,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等5个医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位列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12名。青岛大学充分发挥医学学科优势、附属医院优势以及理工医学科交叉优势,大力培育高水平医学领军人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在人才队伍培育、科技创新发展、平台建设、临床诊疗等方面重点发力,全方位助力山东健康强省建设。
“疫情防控”“开学筹备”两不误 山东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在行动
8月7日,山东省24名援藏专任教师抵达日喀则,正面临着入藏初期胸闷气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鼻腔干燥、入眠困难等严重身体不适时,遇上了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8月8日起,24名援藏专任教师便与先期到达的8名援藏管理干部一起,克服高原反应,开始了一边应对疫情防控,一边筹划教育教学的繁重工作中,誓言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守牢教育教学主阵地。
山东省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顺利抵达日喀则
8月7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晓筠带领发展规划处、教师处等5名同志陪送山东省组团式援藏教师24人顺利抵达日喀则。山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领队、山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组长陈耕前往机场迎接,日喀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赤列朗杰等同志参加有关活动。24名援藏教师和先期到达的8名援藏教育管理干部经休整后,近日将分赴日喀则市齐鲁高级中学和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正式开展为期三年的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
临沂科技职院聚焦“五个结合”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建校3年来,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按照市委市政府将临沂打造成长三角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路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三个“一体化”引领护理人才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构建“理实并重,协同创新”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互联网+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实习就业一体化”教育模式,培养大批高素质护理人才,深受省内外医疗机构欢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烟台市实施“1234”工程,打造教育人才引进新形态
近年来,市教育局锚定建设烟台市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实施教育人才引进“1234”工程,不断提升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和引进质量,形成了“机制全、平台广、行动快、创新多”的教育人才引进新形态。全市教育系统年均补充教师1800人以上,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超过90%,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1/3以上。
青岛农业大学:主动作为,为乡村振兴培养三农国际化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特别是掌握国际先进农业技术人才的支撑。青岛农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掌握国际先进农业农村技术高水平人才的新途径。
山东工商学院:“五个聚焦”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聚焦领导机制、制度体系、培育平台、特色师资、服务保障五个方面,为建设财商教育特色开放式高水平财经类大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