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 实施“六大工程” 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临沂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沂蒙、协同育人、求实创新”的研究生教育办学理念,密切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以“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工作主线,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弘扬沂蒙精神,推进省市共建、城校融合,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五大行动” 破解学校发展难题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抢抓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新机遇,坚持将学校高质量发展蓝图一绘到底,聚焦学校发展的重点难题,多方施策,重点突破,着力实施“五大行动”,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而作出应有贡献。
山东在全国中职学校校风学风建设推进会上介绍经验做法
12月7日下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风学风建设推进会召开。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处室、部分中职学校代表参会。山东省作为两个省份之一,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经验做法。
潍坊学院:聚焦“七大任务”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潍坊学院以服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或特定产业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对接产业技术创新为牵引、以集聚创新资源为支撑,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七大任务,与潍柴、歌尔、天瑞重工等企业,共建集产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学科建设、专业互融于一体的三个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统筹融合,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科技日报】从残疾人大学生到全国冠军、教授、总裁…… 他们的人生同样精彩
他们经历过生活的“苦难教育”,渴望“和正常学生一样被对待”,他们抓住了教育的“稻草”,最终成就自我,收获事业。不过,在学子们努力的同时,来自国家、地方、教育部门、高校、社会的努力必不可少。
枣庄市:发挥职教优势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枣庄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紧紧抓住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实践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
山东交通学院:“四位一体”建设高质量应用型学科
山东交通学院聚焦交通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总体规划、分类建设、重点突破、促进交叉”的学科建设理念,立足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切实推进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
烟台市芝罘区: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近年来,烟台市芝罘区牢牢把握优势教育资源,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在烟台市率先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运用“五层级专家团队培训链”“‘N+创’整体实施推进链”“重特色课题研究推广链”“按节点精准督导评价链”智链驱动,形成“培训专家库、学习资源库、样本案例库”三维体系,达到“行政赋能体、学校融创体、教师层进体”联动提升。
潍坊职业学院:实施“四个赋能” 激发职教集团校企共育动能
潍坊职业学院牵头成立全国农产品电商职教集团、潍坊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等6个职教集团,在职教集团运行中充分发挥集团枢纽作用,实施“四个赋能”,充分协调校校、校企联合共建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培训资源和实训设备,为校企合作育人奠定基础,指导校企双方协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开发课程和教材、改革人才培养实施过程,探索出了一条对接产业高端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之路,助推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青岛市:三大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
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是制约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是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目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攻坚重点。青岛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部署要求,以《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打破城乡、区域、学段界限,创新学校建设、师资等资源配置方面的支持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多样化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园)模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动全市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格局形成。目前全市已组建学前教育联盟体400余个,优质园(省一类及以上幼儿园)比例提升至70%,3个区通过省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验收。全市中小学教育集团达到141个,优质资源覆盖一半的中小学校。
济南职业学院:实施“筑垒工程” 构建高质量引领机制
济南职业学院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扭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这一关键,自2019年以来,聚焦“强基”、“聚魂”、“创优”,采取“一年一主题”的方式,实施了为期三年的“筑垒工程”,明确目标任务和行动计划,并作为党委书记抓党建年度突破项目,通过探索建立高质量党建引领机制,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报】山东菏泽用系统思维推动校园体育工作——“武术+”助推教体融合“开花结果”
近日,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的小广场上,武术教师魏玉磊每天都会带着武术社团的学生,在这里精神饱满地练习棍术。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1+X证书制度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自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以证促教、课证融合”将1+X证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本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质赋能。
第一医科大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345模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把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内容,构建由三重保障、四个阵地、五大计划组成的心理育人“345模式”,着力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努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