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科院召开新时代黄河文化育人协同推进机制建设研讨会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黄河文化深度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教科院于11月27日通过线上方式召开了新时代黄河文化育人协同推进机制建设研讨会暨优秀主题课程展示交流会。
鲁东大学:全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
鲁东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三位一体、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新格局。
【中国教育报】济南创建“全员育心、全心育人”品牌,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打通学生心理诊疗“绿色通道”
“我们在全市组建了一支由18名高校和医院专业人才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智库’专家队伍,一支由4205名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等组成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11月15日,山东省济南市医教结合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促进中心揭牌成立,济南市教育局思想政治处处长王翔宇介绍,“这一中心的成立,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准的医教结合心理健康诊疗服务。”
济宁医学院:发挥共青团“五育人”作用 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青年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济宁医学院团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和青年学生的新特点,充分发挥共青团“五育人”作用,与人才培养工作同频共振,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中国教育报】曲阜师范大学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艺术之美浸润校园
曲阜师范大学师生在表演原创话剧《夫子》刘萌 摄 精彩的表演、纯美的唱段,近日,在古朴的曲阜师范大学萃华园里,一群“00后”青年大学生正跟随著名京剧艺术家马安伟老师学习京剧唱腔,这群新时代的青年正在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美而陶醉。作为一所坐落于孔子故里的高等学府,曲阜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传承不辍、砥砺创新,近年来更是构建起美育课程、校园文化、艺术实践、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让艺术之美浸润校园,不断赋予这所大学更加丰厚的文化积淀。
山东职业学院:“四四制”劳育模式,开创劳动育人新局面
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山东职业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社会发展变化,率先行动、整体布局、稳步推进,创新实施了四融合、四阶梯、四清单、四支撑的“四四制”劳动教育模式,开创劳动育人新局面。
滨州医学院:“五维一体”赋能双创育人
滨州医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工作要求,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精准聚焦创新创业教育在医学及相关专业领域的难点和堵点,创新性探索“五维一体”双创育人模式,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诸城市“四力齐发”探索“优质轻负”育人路径
为扎实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诸城市牢牢把握“轻负优质”这一“关键变量”和“重要牵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系统发力,全面聚焦规范办学、课堂变革、课后服务等重点环节,让教育质量从根部强起来,优化教育品质,全市教育呈现出了“发展协调均衡、质量高位优质、社会认可满意” 的良好发展态势。
滨州学院多措并举 着力提升体育育人实效
滨州学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体育育人工作融入学校发展的大局中。近年来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形成了机制健全、特色突出、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体育育人成效显著。
山东建筑大学:围绕“五心”推进资助育人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资助育人,从“心”开始,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山东建筑大学围绕“五心”开展“心连心”文化节资助育人活动。自2006年开始“心连心”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5年,是山东省最早组织资助育人品牌活动的高校之一。今年学校共举办了五大类31项主题活动,参与学生达18530人次,为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搭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将感恩之心、远大梦想和励志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切实推进了我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建设。
齐鲁工大:打造生态人文校园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态文明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师生不断强化节约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近年来,校(院)先后获得“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获评首批“山东省绿色学校”。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四提四聚四结合”探索三全育人“新场域”
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坚持“立足校内、服务社会,党建引领、把握关键”的原则,以志愿服务为把手,通过“知情意行”的有效运用,全面推行“四结合”工作法,即“课上+课下、学校+社区、1+N服务、队伍+达人”。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整合各方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实施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精准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深化育人成效。
潍坊学院: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打造一流育人环境
潍坊学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机制创新,建立生态文明工作长效机制,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成功获评“山东省绿色学校”。
日照市探索“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保“双减”实效
日照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以系统集成思维开展“双减”工作,推动“双减”工作从专项治理向长效监管转变、从全面推开向提质增效转变,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深陷“抢跑”的教育焦虑,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题海”、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信用管理经验做法被教育部刊发推广,“五大教研行动”、课后服务等做法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教学改革“双减”典型案例,面向全省推广。
青岛理工“五力并举”推进新时代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见成效
青岛理工大学大学外语教学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校本特色,以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为“主题词”,以抓好多形态课程建设为“主战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一体化改革,“五力并举”切实发挥新时代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在常态长效机制建设中见成效。
冠县探索“1234”工作模式 擦亮“‘冠’爱育人”家教品牌
冠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积极探索“1234”家教工作模式,走好家校社协同发展的新路子,提高全县17万家长的科学教子水平,“‘冠’爱育人”家教品牌不断擦亮。2022年5月,冠县被命名为“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