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校地共建 产教融合 作出“向海图强”交院贡献

山东交通学院坚持立足山东、服务交通,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校地共建合作与产教深度融合,突出发挥威海校区驻地优势,主动对接威海市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服务“向海图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以校地共建为基础,为服务经略海洋发展“聚合力”

打造“学校+政府”合作平台。学校紧紧围绕“海洋强省”,发挥校区驻地优势,积极参与并融入威海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市发展战略,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市校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协议书》,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环翠区人民政府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建设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威海市司法局共建威海市海事海商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威海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联盟。

深化“大学+城市”合作关系。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锚定海洋科学技术人才聚集、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智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打造面向智慧海洋的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地、高端人才聚集地,成为当地政府“1+4+N”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双方优化整合威海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搭建对接交流合作平台,着力提升威海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威海国际创新型海洋强市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二、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为培养涉海类人才“赋能力”

布局“多元化”产业学院生态。学校依托优势特色专业,联合关键产业链的重点龙头企业等,共建专业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学院,将其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推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先后高标准建设了现代海洋产业学院、现代航运产业学院两个涉海类现代产业学院,形成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交通物流现代产业学院)、多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

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学校强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与共建单位深入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等共建现代海洋产业学院,合作开展订单班,成立山交念杨船舶设计研发中心,开展了渔船资质培训、CAD软件培训,获批全国第一家船舶检修检测培训机构。与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岛韦立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省海丰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等共建现代航运产业学院,2023届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中有73人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学员适任证书参考率由51%提高至63%,实现校企人才培养与任用的合作双赢。

三、以对接需求为导向,为助力地方向海而兴“强动力”

发挥“专业+产业”核心优势。学校精准对接威海市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特色学科专业的核心优势,重点聚焦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以智慧海洋、智能航运、游艇邮轮工程、高性能船舶技术以及海洋机器人为应用研究方向,依托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国际海事大数据中心)等科研团队,聚力赋能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相关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4项,获威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自然科学优秀成果9项、社科重点课题10余项,获威海市校地合作人才资助2人、青年科技奖3人、海洋产业科技人才团队支持计划1人,入选威海市科技专家库15人。

呈现“研发+应用”技术成果。学校联合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威海市金运游艇有限公司等组建技术联合体,强化工艺改造、技术攻关,推动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素质提升;获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部级项目多项,涉及总经费6150万元;近年来为重点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累计签订合同300余项,到账经费4300余万元。其中,与威海金运游艇有限公司共建的“山东交通学院——威海金运游艇智能产业园”,推动了船舶自动驾驶、船用传感器及游艇智能装备等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与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成功获批一项省级科研平台——高端客滚船模块化舱室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并围绕高端客滚船领域聚焦核心关键技术,重点解决威海企业在高端豪华客滚船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卡脖子”难题,有力有效服务威海市船舶企业。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2247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