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探索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新模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人才。

一、强化思想引领,弘扬科技报国精神

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具有鲜明医学特色的科研平台和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生命科学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创素养和科学精神。全面宣讲山东省重大典型人物“齐鲁时代楷模”白晓卉事迹,大力倡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传承大医精诚为民理念,弘扬科技报国精神。深入挖掘学校老一辈防治专家秉承家国情怀,创造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的感人事迹,全面宣传他们以身许国、忠勤诚笃、励志图强的家国情怀和初心不改的壮志担当,激励青年大学生,弘扬时代精神,传承先进文化,彰显社会责任担当。学校以“医学影像博物馆”、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山东省眼科博物馆、人体生命科学馆等科研平台和科普教育基地为依托,面向广大师生和校外青少年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和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生命科学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生命科学素养,培养科创素养和科学精神,营造科技报国文化氛围。

二、强化导师赋能,构建科研育人工作格局

学校选取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科研导师,强化导师赋能,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对学生进行科研生涯规划以及专业化、个性化培养,推动科研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创业等深度融合,构建科研育人工作格局。同时在临床医学卓越班、生物医学泰山班试点“一对一科研导师”制,安排学生到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 PI 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科研训练和毕业课题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从临床提出科学问题-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为解决临床问题提出方案”的研究思路。依托科创中心优势,培养学科基础扎实、创新精神突出、国际视野宽阔、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久的人才。

三、强化科学思维,将科研成果融入教育教学

学校强化将科研融入教学,以高水平科研支持高质量本科教学,将课本知识与科学前沿热点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科研融入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接触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路,将科研能力培养平台搭建在现有课程框架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建立本科生“进实验室、进平台、进课题组”“三进”科研素质教育体系,将科研训练前移,让学生较早接触科研,培养科研思维。充分利用国内先进的医学模拟中心,对大学生开展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营造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参加模拟训练,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让大学生较早地得到技能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在历届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两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一次全国金奖,一次冠军赛季军。2021年学校获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一项、省赛金奖三项,本科生发表论文91篇,其中核心期刊41篇,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26篇。

四、强化体制改革,夯实科研育人制度保障

学校在教学管理制度、学业考评制度、学生奖励制度等方面突破陈规,建立拔尖人才培养制度上的绿色通道,实现拔尖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科技创新体系,做到每年都有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制定本科教育提升五年计划,又称1030计划,推出强化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十大建设工程,通过30条具体举措来实施,涉及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思维训练等诸多方面,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夯实科研育人制度保障。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704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