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分类
潍坊学院:聚焦人才工程教育改革, 为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近年来,潍坊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现状,以“潍院学者”人才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关键少数,汇聚头雁效应,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做优做强职业本科教育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抢抓机遇、闻势而动,经过充分酝酿与论证,作出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战略决策。目前,大数据工程技术等首批职业本科专业于2021年顺利获得教育部审批备案,学校已开设12个职业本科专业。作为全国首个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烟台职业学院:“五链”驱动,奋力建设一流高职院校
烟台职业学院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政行企校”“四方”协同,以“五链”驱动构建职教改革“烟职模式”,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作为。
滨州学院:五位一体,大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近年来,滨州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要求,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形成了党建引领、制度保障、教育引导、典型示范和文化涵养为一体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
山东交通学院:聚力打造双创教育模式
山东交通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立足交通行业特色,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全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了“思政引领、专创融合、分层进阶、面向人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效显著。
山东艺术学院:六项措施,构建“美育+”育人新模式
山东艺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美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美育”为方向,将传统文化、美育与新时代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特色优势,着力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以美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六个维度”构建新时代“美育+”育人新模式。
潍坊职业学院:五项措施,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近年来,潍坊职业学院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为指导,按照“面向全体教师、关注年轻教师、打造名师团队”的发展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路径,构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五航”长效机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济宁学院:“五个强化” 扛牢学校武装部工作职责
近年来,济宁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关于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注重夯实基础、突出实效、培植特色,不断提升武装工作的育人效能。
潍坊学院:“四化并举”,扎实开展校园劳动教育
潍坊学院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打造课程体系、培育特色品牌、搭建实践平台、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蓄力赋能。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船出海”,为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贡献青职力量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强力度、深化校企合作上提效度、在提高职业教育开放水平上有韧度,立足区位优势“借船出海”,着眼企业需求“同船出海”,锚定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造船出海”,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新航程上笃定前行、行稳致远。
枣庄职业学院:“三个精准”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枣庄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锚定枣庄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服务“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助力工业倍增计划,精准施策、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全力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滨州学院:扎实推进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滨州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服务平台、夯实基础管理、优化服务质量等,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及时解决学生“急难愁盼”,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烟台南山学院:依托科创联盟 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烟台南山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山东省教育厅关于高校紧密对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强化使命担当,依托黄河流域纺织服装校企科技创新联盟,构建“科研创新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产业孵化对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有效支撑黄河流域纺织产业提质增效。
山东交通学院:校地共建 产教融合 作出“向海图强”交院贡献
山东交通学院坚持立足山东、服务交通,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校地共建合作与产教深度融合,突出发挥威海校区驻地优势,主动对接威海市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服务“向海图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