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分类
【中国教育报】山东省昌邑市因地制宜发展学前教育调查
本报记者 赵彩侠 魏海政 通讯员 董友伟
锣鼓喧天声中,舞龙队、舞狮队、秧歌队一一上场,围观的孩子和教师不停地欢呼、鼓掌。这天正值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一大早,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就人声鼎沸。园长王娟告诉记者,表演节目的全是家长,且是自发的,这代表了他们对幼儿园的认可和支持。
【中国教育报】山东省泰安市创新推进“首课负责”思政教育实践——精准“滴灌”润心田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景婧 杨丽宁 “同学们,今天首课的主题是‘新时代的春天充满希望’……”近日,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的课堂上,《中国新时代》的歌声缓缓响起,“首课”负责教师李晓辉带领学生诵读新学期的励志誓言。
【中国教育报】山东临朐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全县教育设施水平——瞄准薄弱处发力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窦硕强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纸坊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魏振告诉记者,“因家住在城关街道西南部,地处偏远城郊,以前孩子去城关小学上学,每天来回要跑几公里路。新建的纸坊小学投入使用后,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到好学校了。”
齐鲁工大(省科学院):“红色书包” 推动高校党员教育“走新”“走心”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针对新时代高校师生党员特点,大力创新党员学习教育形式,推出了实物化党员学习教育平台—“红色书包”,为党支部开展集体学习与组织生活提供便捷式、智慧化、云资源等一体化支持。“红色书包”包括党员集体学习资料包、红色VR全景学习眼镜、角色扮演体验包、党员学习素拓包等四大模块,推动党员教育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蝶变,让党员教育“走新”“走心”。
高密市:构建“三三”育人体系 为乡村教育赋能增效
高密市立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上的每一所学校”办学理念,聚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构建“三个优化、三项落实、三个关注”工作体系,创新探索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实验区实践路径,为全市乡村教育赋能增效。
滨州:擦亮精准资助铭牌 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滨州市以惠民生、促公平为切入点,持续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精准资助和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全面细化、深刻到位,真正践行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有效维护了贫困学生就学权利。2021年,滨州作为唯一地级市在省教育厅举行的“学生资助为民办实事”工作新闻通气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22年滨州市教育局被山东省教育基金会、山东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工会委员会联合表彰为“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市教育现代化服务中心被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彰为“爱心传递”主题育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中国教育报】党建融合赋能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建设
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党委坚持以党建为纵向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横向发力,以“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建设。
【中国教育报】山东寿光构建“四个一体化”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合奏育人“主旋律”
“在‘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上,学生模拟还原了与父母发生矛盾的真实情景,并就‘我们如何与父母相处’这一问题展开自由辩论,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与父母换位思考;在‘模拟法庭’课上,老师组织开展了‘我是法律小专家’案例分析活动,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能力。”近日,山东寿光现代明德学校校长王永亮告诉记者,该校在山东省寿光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引领下,改进思政育人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中国教育报】王少辉:校地深度融合激发教育发展新动能
长清区位于济南市西南部,是山东省济南市新区。长清区大学城内聚集的12所高水平院校,是长清区特有的优势资源。近年来,长清区围绕“教育让长清更具魅力”目标,实施“校地联合育人、双向共赢未来”工程,先后有34所中小学校与高校建立66项合作项目,形成了“校地党建融合、高校特色知识进校园”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八个维度”校地融合模式,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建成统一战线,成为“命运共同体”,让基础教育迸发出更多活力和动力。
潍坊市:教育评价改革 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潍坊市凭借承担的16项国家级和20项省级改革试点优势,通过综合施策、系统发力,教育评价改革有关做法入选全国十大“双减”典型案例和全省首批教育教学典型案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简报专题刊发,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予以推介。
【中国教育报】李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充分凸显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赋予教育工作新使命、新任务。山东教育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努力推动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我省8所高校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优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部确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 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综合评议,教育部近期公布,我省山东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中国教育报】综合防控近视 守护儿童青少年光明未来
编者按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4年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落实《实施方案》要求,本期特约请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同志撰文,分享本地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经验。
淄博市周村区:“三位一体”打造区域智慧教育样板
周村区以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和淄博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抓手,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智慧教育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