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幼师高专:“五项措施” 深化美育教育改革
近年来,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美育特点,扎根时代生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教育全过程,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美育课程与多学科深度融合相结合,将美育创新与全环境育人相结合,将美育实践与学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深化美育教育改革。
费县:从“正姿正身”到“立魂树人”
近年来,山东费县扎实推进规范写字工作,以语言文字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以规范写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正姿正身”到“立魂树人”,在全县燃起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星星之火。经过不懈努力,学生写字姿势端正了、写字工整了,眼镜摘掉了、成绩提升了,“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已蔚然成风。
山东交通学院: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赋能产教融合发展
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在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中勇于创新实践,持续深化校地融合,先后同临沂市政府、威海市政府共建山东交通学院临沂研究院、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威海市海事海商法研究中心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为服务地方产业和科技创新聚合发展新动能。
临朐县:“三大举措” 激活教师发展内生动力
近年来,临朐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课时量作为教师底线管理的“硬杠杠”,出台“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实施方案,联动推进教师评价、职称制度、绩效工资、评先树优等改革事项,持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传承校史精神基因 用心点亮“大思政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校史厚重的精神基因,发挥其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史料宝库”作用,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源头活水”作用,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坚强阵地”作用,点亮“大思政课”,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泰安市:探索实施思政教育“首课负责制”
泰安市创新推出思政教育“首课负责制”,即每天担任第1节课的任课教师,不分学科,都要承担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利用每天第1节课的前5分钟时间,结合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教学内容等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政教育,回应学生成长困惑与需求,构建起了“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滴灌式、润心田、培根铸魂的思政教育格局。
齐鲁师范学院:探索“三个加强” 推进图书馆管理改革
齐鲁师范学院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服务、内涵发展、特色强馆”理念,着力推进图书馆管理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图书馆内涵式建设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教育报】费县:一件笔尖上的“小事”为何全县推动?
“真没想到,自从学校抓坐姿和握笔姿势一年多之后,孩子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成功摘掉了眼镜!”谈起孩子“摘眼镜”的过程,费县上冶小学五年级(5)班学生曹子辰的妈妈非常激动。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山东青岛基础教育:社会是个大课堂
3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今日谈”专栏以《社会是个大课堂》为题点赞青岛教育事业发展。一段时间以来,青岛各地学校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把校外资源开发成课程资源,让学习内容更丰富、学生眼界更开阔。
【中国青年报】听十所高校联手打造的《大国风范》是什么体验
在迄今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刘更生教授经历了第一次授课尝试:真正完整地从思政角度讲述古今医学人物。
【中国教育报】山东省昌邑市因地制宜发展学前教育调查
本报记者 赵彩侠 魏海政 通讯员 董友伟
锣鼓喧天声中,舞龙队、舞狮队、秧歌队一一上场,围观的孩子和教师不停地欢呼、鼓掌。这天正值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一大早,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就人声鼎沸。园长王娟告诉记者,表演节目的全是家长,且是自发的,这代表了他们对幼儿园的认可和支持。
【中国教育报】山东省泰安市创新推进“首课负责”思政教育实践——精准“滴灌”润心田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景婧 杨丽宁 “同学们,今天首课的主题是‘新时代的春天充满希望’……”近日,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的课堂上,《中国新时代》的歌声缓缓响起,“首课”负责教师李晓辉带领学生诵读新学期的励志誓言。
【中国教育报】山东临朐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全县教育设施水平——瞄准薄弱处发力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窦硕强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纸坊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魏振告诉记者,“因家住在城关街道西南部,地处偏远城郊,以前孩子去城关小学上学,每天来回要跑几公里路。新建的纸坊小学投入使用后,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到好学校了。”
【中国教育报】10年来,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7.6%提高至77.7%——师资水平提升稳住了乡村校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1057万——10年来,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由909万增至1057万,增加了14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