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和山东省重大需求,面向行业发展前沿,推动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在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发展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22-11-21 234 0

枣庄学院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深入挖掘劳动的育人功能,立足学校实际,建设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多翼”的综合育人模式,助力学生养成劳动意识、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塑造学生劳动品格,推动劳动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2022-11-16 324 0

教育政务新媒体已成为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和阵地。近年来,潍坊市教育局牢固树立“宣传就是生产力,正能量要有大流量”理念,做大做优“潍坊教育发布”为主体的“一网两微五平台”政务新媒体矩阵,发出了潍坊教育最强音。截至目前,仅“潍坊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有粉丝88万多,2022年以来的阅读量达1541万人次。先后获评“山东最佳社会声誉教育政务品牌”“山东最具影响力教育政务融媒体”“潍坊市十佳政务微信”,在山东政务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长期稳居前20强,在山东省16地市教育局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稳居前列。
2022-11-10 306 0

近年来,菏泽学院认真贯彻落实《菏泽市人民政府 菏泽学院关于加快校城融合发展的意见》,高度重视校城融合发展,切实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厚植教育情怀,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022-11-08 315 0

拉林铁路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图为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山南。新华社发 【圆桌对话】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刘坤 陈鹏 嘉 宾: 王军成 (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名誉校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许 峰 (二十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 钟茂初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大国经济,举世瞩目。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如何进一步发力?本期圆桌对话邀请代表、专家就此展开探讨。 韧性强 潜力足 活力旺 主持人: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态势如何? 王军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真实感受到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韧性强、潜力足、活力旺,发展态势长期向好、更加巩固。 从山东省的情况来看,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省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山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就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来说,广大科研工作者破解海洋监测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自主研发系列化、谱系化海洋气象水文生态监测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网规模居世界第二。同时,大力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许峰:从我们基层来看,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三个态势:一是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二是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三是已经成为全面要求,从经济发展高质量拓展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具体到江阴,高质量发展体现为四个特点,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即“强富美高”,就是在推动“经济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加快“百姓富”上收获了更多成果,在打造“环境美”上实现了明显突破,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展现了新的风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实现“十九连冠”。 钟茂初: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资本、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的使用效率。各类经济活动从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融合,数字经济成为经济转型和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在“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倒逼下,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全过程的绿色发展水平及程度大幅提升,单位GDP能耗、碳排放、污染排放水平显著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更好体现了“共享发展”。经济增长来源更为均衡,发展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得以强化。 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如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王军成:一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启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要加强创新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塑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强化政府支持引导。继续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红利。三是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更多消费增长点。继续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许峰: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实体经济就是它深埋地下的根。根深才会叶茂。我们始终坚持实体为本,努力让产业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更稳更强。 从江阴的实践来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政府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规划为纲。没有规划引领,产业无法形成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二是坚持项目为王。重大项目是转型升级的强引擎。三是坚持企业为基。打造以500强企业为引领、上市企业为示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雁阵形”编队。四是坚持服务为本。 钟茂初:发展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关键少数企业,要由具有战略意识的企业家掌舵,要有中长期持续发展的行业目标和夯实行业基础的发展步骤。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理解“双碳”目标,切实防范“脱实向虚”倾向。 科技创新作用越发凸显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如何进一步促进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 王军成:我国科技创新的作用越发凸显,创新已成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要矢志不渝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必须更加注重体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加大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支持和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积极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同时,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目标、有侧重、精准化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攻关,要建大平台、组大团队、做大项目、出大成果,避免“闭门造车”。高校院所、政府、企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强化与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的协同创新与合作攻关,形成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 许峰: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与产业的高度融合,是江阴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我们一直坚持产业强市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共抓、现代产业和科技创新“两个体系”共建、产业发展和科技人才“两类政策”共推。我们正围绕全面打响“科创江阴”品牌,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全域联动打造高层次科创格局,量质并举集聚高水平科创主体,精准施策营造高效能科创生态,让各类创新创业的种子在长江之畔竞相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钟茂初:要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等知识要素充分利用。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弥补相关产业短板。同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通过市场激励和政府激励制度政策,使“突破性创新”脱颖而出。解决好创新主体的持续创新动力,解决好创新群体与创新成果的产权关系,解决好激发人才活力问题,为全社会提供创新领域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主持人:立足新发展阶段,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王军成: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局势多变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新动能仍然不足,转型升级阵痛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此,我们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构筑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看到,“危”中有“机”,比如海洋产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科学技术进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转向更高质量发展。 许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具体路径,是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今后,我们要把准“疫情要防住”这个前提,在防疫上慎终如始;夯实“经济要稳住”这个基础,在经济上稳中求进;守牢“发展要安全”这个底线,在事关发展的安全问题上抓早抓小,奋勇争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 钟茂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稳增长、稳就业以及扩大投资是重要手段。要关注投资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带动成效,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稳定各层级市场主体的预期与信心,特别是要稳定行业龙头企业的预期与信心。同时,客观分析、清醒认识、有效应对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其中长期变化趋势;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体系安全、关键性产业链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为前置约束,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10-18 131 0

近年来,鲁东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建立健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统筹组织协调,整合优势资源,全校共建共享,扎实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2020年,学校成功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2022-10-01 173 0

近年来,淄博市以推进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拓展工作思路,以问题为导向,建好用好各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着力构建横向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纵向符合人格发展规律的大中小学各阶段有效衔接的“251”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新格局。
2022-09-03 179 0

临沂大学是一所沂蒙精神哺育成长起来的革命老区大学,从抗战烽火中诞生,在服务沂蒙中发展、壮大,始终秉承抗大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与千万沂蒙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党和国家培养了4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成为助力沂蒙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2-09-01 229 0

近年来,昌邑市坚持教育和劳动相结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探索形成了“目标领航+平台支撑+系统实施+互相融通+评选推介”为一体的区域劳动教育发展模式,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健康成长。2022年6月,昌邑市获评“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2-08-22 161 0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新增劳动力中70%由职业院校培养输送,全省职业院校每年面向区域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开展技能培训200多万人次,在疫情严重和企业用工吃紧时期组织动员30多万名职校学生支持上千家企业复工复产……在山东,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力。
2022-08-18 162 0

近年来,冠县在全国率先实施以“政府用心、教师倾心、学生开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教育,取得阶段成效。冠县被命名为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先后在全国首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溱湖峰会、山东省家庭教育大会、山东省乡村教育振兴学术论坛暨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
2022-08-17 314 0

为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热切期盼和需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部署要求,潍坊市启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三年内,年新建公办幼儿园360所、义务教育学校134所、高中学校10所,确保202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学生就近入学有保障”。全市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组专班,强机制,抓落实,不断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取得新进展,确保按时完成既定任务目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幼儿园251所、开工率70%,完工139所、完工率39%;开工建设中小学93所、开工率65%,完工36所、完工率25%。
2022-08-05 254 0

近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菏泽市教育局把家庭教育作为重要切口,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本地实际,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广泛宣传、深度发动,积极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2022-07-26 346 0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李明 “双减”后,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接连开展
2022-07-26 216 0

7月21—22日,省教科院召开了全省沿黄河九市教科研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教科研高质量发展论坛。
2022-07-25 176 0

周村区以教师岗位分级竞聘改革为突破口,整体构建教师评价制度,着力优化教师成长机制,打造“一体两翼”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
2022-07-23 210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