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院:探索“新艺术学科”建设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四新”建设的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发展性等特征对艺术学有众多启示,探索艺术学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艺术教育创新发展,成为时代的强烈需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新艺术学科”建设进行实践探索。
济南市:创新实施“泉融和”特殊教育品牌
济南市创造性地利用济南“泉家文化”,首创“泉融和”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品牌,通过课程融合,医教结合,家校社联合等,大力发展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更好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康复需求。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13所,教职工614人,小学、初中、高中、职专阶段在校生共计4053人,其中特教学校就读1251人,送教上门830人,1972名残疾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聊城大学:四项举措,为创新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聊城大学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指引,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为保障,以促进创新创业资源融通融合为支撑,以学科竞赛科学化组织与管理为抓手,积极构建大“双创”工作格局,促进“大双创”与“大教学”“大学工”“大管理”人才培养链条深度融合,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环节高度协同、提质增效。
济宁医学院:走好济医图情路径 助力学科创新发展
七秩芳华,踔厉奋发,建校70年以来,济宁医学院图书馆立足基本服务职能,不断融合图情知识技术创新,推动服务职能的转型与提升,在人才培养、信息素养教育中贡献了“图情催化剂”,以数智赋能升级信息服务,面向学科发展建设提供智慧情报服务,探索出营造学科发展良好环境的图情济医路径,全面助力学科专业创新发展。
18金!我省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
11月10日至13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线上举行。本届大赛共有108个国家和地区4554所院校1450万余人报名参赛,参赛项目达340余万个。我省高校参赛项目共斩获18项金奖。金奖项目总数较上一年度增长近40%,创历史新高。部属高校发力明显,山东大学共获得4项金奖,为历届最高;中国海洋大学实现金奖项目突破。省属高校表现“亮眼”,山东农业大学共获得4项金奖,其中两个项目位列小组第一位,金奖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12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壹康牛宝——体外培育牛黄中药材产业化破局者”项目入围全国三十强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协和学院连续两届比赛斩获金奖。职业院校、成人高校多点开花,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开放大学青岛分部推荐项目均为首次获得金奖。
昌乐县:创新“3441”家校社共育机制打造县域教育新生态
近年来,潍坊市昌乐县高度重视家校社共育工作,把家校社共育作为改善县域教育生态的突破口,通过健全三个体系、建立四支队伍、开展四大活动、实施家长驿站建设工程,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助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前八名。
青岛市: 深度回应关切 创新招生考试政策宣传机制
为做好招生考试相关政策服务,让广大考生和家长更加了解考试、招生、录取政策,畅通互动交流渠道,青岛市教育局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立体式政策宣讲,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淄博职业学院:立足“赛课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期,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程测量”赛项中,淄博职业学院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尹舒骏、夏惠泽、李硕、郭骏鸿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全国一等奖。“工程测量”赛项为团体赛,由二等水准测量、一级导线、1:500数字测图三个竞赛项目组成。竞赛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团队合作、严谨细致、甘于奉献、勇于挑战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身心素质。这是淄博职业学院继2016年、2018年、2021年后第4次获该赛项一等奖。
山理工“专创+校城+校际”三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山东理工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出以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四阶递进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重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校城融合体系和校际融合体系,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专创+校城+校际”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全过程、深融合、协同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机制,保障了学生双创能力的递进式成长发展。
滨州学院创新无人机行业人才培养路径
在“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滨州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先后布局13家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其中,无人机现代产业学院更是走出了一条培养无人机行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山东职院“12345”新模式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山东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兴趣驱动、项目引领、成果导向、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积极探索“12345”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菏泽学院:着力打造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近年来,菏泽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菏泽丰厚的非遗文化,发挥音乐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集聚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深掘精耕“曲山艺海”和唢呐、古筝、秧歌等非遗资源,建平台、搭载体、强实践、重创新,将地方优秀文化引入教学实践,持续开展教育普及、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上结出丰硕成果。
烟台理工学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近年来,烟台理工学院以学院揭牌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为契机成立院校研究所,在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同时,探索研究建立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将学校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双效动力”,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我省高校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佳绩
7月26日-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现场赛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举办。大赛全国赛共评出一等奖63名教师(团队),二等奖142名教师(团队),三等奖201名教师(团队),优秀组织奖25个单位。我省推荐参赛的18名教师(团队),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一等奖数量和一、二等奖总数均位居全国第4位,相比第一届比赛实现一等奖“0”的突破和重大突破,省赛承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获评优秀组织奖。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崔淦、山东师范大学宁静波、山东建筑大学何文晶、山东理工大学张厚升等4名教师(团队)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