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学院全面推进科教产融合创新,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农业机械、现代设施农业、海洋健康养殖、绿色精细化工等地方优势特色新兴产业,推动“潍坊学院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建设,引入行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创新科研管理和研发组织模式,服务区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2023-10-19 343 0

在课前休息时间,山东聊城冠县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学生迪迪来到了康复训练室。她从口袋里掏出一片叶子,怯怯地递了出去。
2023-10-19 161 0

山东建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扎实建设以心理健康课程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强化课程建设新理念、新探索、新体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努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023-10-16 183 0

近年来,山东协和学院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实施双创教育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四维升级”工程,构建了“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孵化双创”“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荣获2022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3-10-16 318 0

潍坊市高新区聚焦学生需求、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从队伍建设、课程落实、三方协同入手,夯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基础,助力构建更加美好的家校关系,赋能办更有温度的教育。
2023-10-16 191 0

齐鲁理工学院高度重视新时代德育工作,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将其融入学生实践,凝练构建了“1234+X”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学生志愿者注册率达99%,志愿服务总时数达60万小时,有效打通了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
2023-10-16 201 0

近期,枣庄市教育局通过调研考察、问卷摸底、研判会商、配套同行的工作路径,逐步建立规范有序、职权明确的校车运营模式,着力提供安全、舒适、放心的校车接送服务,提升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
2023-10-12 293 0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泰山学院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坚持立足泰安、融入泰安、服务泰安,进一步激发学校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锚定国家重大战略,助力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动学校科技、人才、学科优势与泰安市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全面对接,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2023-10-12 276 0

近年来,青岛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构建“三个三”就业工程,积极联通“专业、就业、产业”,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3-10-12 203 0

山东职业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形势对学校治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学校各项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3-10-12 295 0

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保障落实的重要功能价值。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烟台教育督导履职尽责,改革创新,围绕“四个聚焦”助力烟台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10-12 201 0

鲁东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策部署,于2021年7月成立了山东省首家集成电路学院。学院所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鲁东大学“十四五”高水平重点建设学科和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重点支持学科。学科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2023-10-12 167 0

青岛市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组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联盟和由专业部门、青少年法治教育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致力于整合部门和专业资源,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两年来,成员单位积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打造多元投入、成果共享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2023-10-09 175 0

齐鲁师范学院共青团围绕党政事业发展大局和青年成长成才特点,培育以弘扬君子之道、涵养君子之德、倡行君子之风、共筑君子之品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成就师院青年“文质彬彬、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精神气质,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023-10-09 180 0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布局要求,坚定职业教育类型自信,以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建链”、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强链”、聚焦地方优化服务“固链”作为关键抓手,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贯通共融“最后一公里”,构建“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循环生态圈,让“四链融合”迸发出“裂变效应,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青职范式”。
2023-10-09 235 0

一、优化顶层设计,激发师生热情 校( 院) 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倡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及各类实践活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一是启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重新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出台《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明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简化认定程序,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文化艺术创作等活动纳入学分总范畴,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双创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孵化基地、设立专项奖学金、完善各类全国性竞赛奖励办法,激发教师和学生协同创新的热情,让每一个拥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孩子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校(院)累计孵化165个学生创业团队,孵化成功率 90%以上,3 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业之星,2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业者,累计发放创新创业奖学金15万元。
2023-10-09 153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