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立足“赛课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期,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程测量”赛项中,淄博职业学院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尹舒骏、夏惠泽、李硕、郭骏鸿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全国一等奖。“工程测量”赛项为团体赛,由二等水准测量、一级导线、1:500数字测图三个竞赛项目组成。竞赛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团队合作、严谨细致、甘于奉献、勇于挑战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身心素质。这是淄博职业学院继2016年、2018年、2021年后第4次获该赛项一等奖。
山东交通学院: “六深化六提升”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
山东交通学院面向“海洋强国”建设、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着力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良、责任担当、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航海人才,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现代海洋产业和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航海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泰山学院:构建评价体系 释放聘用效能
泰山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过构建“一三四七”晋升评价体系,即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量化考核为基础、同行评价看水平、综合评议重实绩”作为聘用评价的三个维度,精准划分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社会服务型”四大类型,开辟 “绿色通道晋升、破格晋升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教学秘书、学科与课程教学论教师、长期一线讲师特别晋升”的七条通道,激发了师资队伍内生动力,促进了人才持续发展,厚植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成长沃土。
潍坊科技学院打造“五四三”模式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潍坊科技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五维融合”创新创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搭建“四级递进”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构建“三师协作”创新创业导师协同育人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建设、实践育人、以赛促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提供“潍科样板”。
滨州学院多措并举 着力提升体育育人实效
滨州学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体育育人工作融入学校发展的大局中。近年来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形成了机制健全、特色突出、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体育育人成效显著。
德州学院主动融入服务黄河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发挥高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学校抢抓历史机遇,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结合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德州学院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方案》并印发通知全力推进方案落实。学校以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主动融入服务黄河战略,以高质量发展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和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滨州学院创新无人机行业人才培养路径
在“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滨州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先后布局13家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其中,无人机现代产业学院更是走出了一条培养无人机行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河湖驿站—1+1+4”创新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为积极响应国家新时代治水方略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节水护水意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节水志愿者服务大队”立足校园水情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自身水利行业优势,在节水护河宣传、水资源节约教育、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志愿服务,用心用情书写节水护水最美答卷。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做优做强专业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基于当下“新基建+新经济+新电商”的新理念,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通过引企入校、引企入教、推校入村等多种方式,创新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助推当地“名优特农”产品上行,服务地方经济,提升育人质量,赋能乡村振兴,为淄博市农业农村发展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四提四聚四结合”探索三全育人“新场域”
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坚持“立足校内、服务社会,党建引领、把握关键”的原则,以志愿服务为把手,通过“知情意行”的有效运用,全面推行“四结合”工作法,即“课上+课下、学校+社区、1+N服务、队伍+达人”。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整合各方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实施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精准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深化育人成效。
山东交通学院“三促三化”国际化办学开新局
山东交通学院聚焦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交通学科专业优势,聚焦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实践,国际化办学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学校与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合作设立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首批聘任16位来自中俄两校博士研究生导师,开辟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
潍坊学院: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打造一流育人环境
潍坊学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机制创新,建立生态文明工作长效机制,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成功获评“山东省绿色学校”。
菏泽学院:着力打造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近年来,菏泽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菏泽丰厚的非遗文化,发挥音乐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集聚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深掘精耕“曲山艺海”和唢呐、古筝、秧歌等非遗资源,建平台、搭载体、强实践、重创新,将地方优秀文化引入教学实践,持续开展教育普及、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上结出丰硕成果。
枣庄学院“四个把握” 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枣庄学院积极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坚持“四个把握”,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一流人才教育培养全过程,固本培元、凝心聚魂,为青年学生打好思想底色,奠定成才之基,为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注入强大动力。
山东交通学院“三个推动”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山东交通学院立足于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建设,充分发挥交通类专业特色,认真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通过推动“全面性、应用型、系统化”课堂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山东方案。